Day01
同类型的书读起来相互之间的联系,同一个观点的不同解释。真的非常利于对相应知识点的理解,同时也非常有利于相应知识结构的形成和完善——这就是主题阅读的力量。
当然由于自己读书一直是一种相对散漫的状态,所谓的主题并不是刻意选择,只能说是“碰巧”凑一块的伪主题阅读。
原来看很多书都提到一种对学习十分有用的状态——心流。今天看《每天最重要的2小时》看到上面有韦氏词典对“忘我”一词的一种定义“一种状态,在此状态下你不会意识到周围发生的事,因为你正在想着其他事。”这名词多通俗易懂,非要包装出一个新概念出来。
"心流"这种状态能让我们沉浸于当前的工作中,甚至忘记时间的流逝。这只能说明我们可能非常认真,但并不能说明我们一直高效——谁也不能保证在心流中不会跑偏分心时能主动退出心流模式。因为我们的认知机制有两种:有目的、有意识的行为和自动的、无意识的行为。举个例子饿了我们吃饭,吃饭本身就是我们主动有意识的行为,但怎么拿筷子,怎样咀嚼通常你无需可以思考,这就是无意识的行为。这些内容在《自控力》中也有详细的介绍。
同样还是《自控力》中有个观点就是刻意选择“相对困难的”。在本书中则这样解释这个观点:在其他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,我们更倾向于选择在思维层面阻力最小的那条路,即人类在很多方面的“认知的懒惰者”。这样再去理解“选择更难的”就容易理解很多。
而决定我们每天能否实现“高效两小时”,作者认为有一点很重要就是:刻意重视无意识(神经性常规)行为停止的那一刻。这一刻有个重要的名称——抉择点。
你思考过应该如何规划自己的时间吗?——好吧我现在更重要的事情是做中午饭。